媒体报道称,包括国外品牌苹果和三星国内品牌魅族和小米等都将在这个秋季发布各自的智能手表产品,近日传出谷歌也将加入这番混战,智能穿戴市场呈现出火爆无比景象。
然而,日前著名可穿戴设备厂商Jawbone被爆正在寻求买家对自己的硬件业制造业务进行收购,这让看似一片欣欣向荣的智能穿戴市场蒙上些许阴影。
那么,智能穿戴行业现状到底怎样?
智能穿戴行业洗牌渐显
“这一块手表,之前我们卖200多元,现在你猜卖多少钱?不到100元……”深圳市尼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宁向手机报在线表示。
深圳市尼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旗下拥有“捷仕朗”智能穿戴品牌,以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两大产品为主,主打智慧城市和健康两大类型,产品远销海外,在欧美市场尤受欢迎。
“2013年,智能穿戴概念非常火爆,我也就在那时注册创立了尼索智能,推出捷仕朗品牌,当时做智能穿戴的企业多不胜数,仅行业协会的注册会员就超700家。”李宁说。
然而,3年过去了,智能穿戴概念依然火爆,但市场却依旧不温不火,甚至下行趋势渐显。
IDC最新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仅有350万块,相比去年同期的510万块减少32%,一直引领行业的苹果智能手表Apple Watch二季度供货量同比减少55%,仅为160万块。
由此看来,即便不断地有大品牌加入战局,看似火热的智能穿戴市场实况仍不容乐观。
有业内人士指出,智能手表市场尚不成熟,千篇一律的盲目模仿,与手机功能重复,产品实用性和独特功能不强,这些原因导致了出货量大幅下滑,行业洗牌效应亦渐显。
“其实在公开市场上,中小厂商的价格掉得很厉害,现在利润已非常少。”李宁表示,“不过,虽然智能穿戴现在的量不大,行业洗牌没手机那么厉害,但生意确实比去年难做了。”
但李宁仍相当看好智能穿戴的未来,尤其是智能手表,“我认为智能手表的生命周期甚至比传统手表还要长,它未来甚至可取代智能手机。”
他认为,智能手机能够实现的大部分功能,智能手表都可实现,而且比智能手机更便携,而作为看视频等娱乐项目,智能手机则显得不够,因此这些娱乐项目则可以用平板或电脑去实现。
“我们已经申请了一个体温发电的技术专利,可将体温转为电能,这样一来便可解决智能手表续航弊端,达到很长时间才需要脱下来充电甚至完全不用充电的效果。”不过,李宁也坦言,目前这项技术的转化率还不够,未来一旦实现了,智能手表替代智能手机并非不可能。
在他看来,行业的起起落落是难免的,行业洗牌也是发展的必然,企业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走得长久。
向行业定制等细分市场演化
“对于我们而言,小批量反而是优势。”李宁对于捷仕朗的定位非常清晰,捷仕朗要在行业定制和细分市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目前,捷仕朗的业务一分为二,一半业务是原有的智慧城市和健康两大细分市场产品,这一部分属于公开市场,主打海外,利润少,走量为主。
另一半业务是行业定制化产品,主要是根据各行各业的需求进行定制化,“这部分相对于公开市场,出货量不大,但利润还不错。”
李宁还是十分看好中小厂商在行业定制市场的发展前景。
“行业定制化在智能穿戴领域已经很成熟了,但是市场还有待挖掘,在这方面我们中小品牌的机会其实很大,因为相对于大品牌,我们可以为行业提供更细致的定制服务,即便小批量的定制化产品我们可以做,大品牌可能就没办法做这个事情。”李宁表示。
事实上,目前各行各业对于定制化智能穿戴产品有着确切的需求。
以捷仕朗为例,近期捷仕朗才与贵州旅游局达成了合作,根据他们的旅游项目,为其定制一款带解除门禁的智能手表,该款智能手表植入了门卡芯片,可像地铁卡一样进行近距离交换。
据悉,云南旅游局比贵州旅游局抢先一步实现用定制化智能手表解除门禁,但目前而言,在中国有这种需求而尚未实现的旅游城市多不胜数。
李宁还提供了另一个案例,也是捷仕朗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之一。
这个项目是与新疆某大型纺织厂合作,为其定制一款可与纺织机进行交换的智能手表,纺织厂每天需要开启几千台纺织机,用我们的智能手表可一次性开启两百台,大大提高了效率。换个角度说,在中国有这种需求的工厂其实也多不胜数。
“其实行业定制化这个市场比想象中大得多,而且绝大部分市场仍未被挖掘,通俗点说,可能很多行业本身也不知道自己有这种需求。”李宁表示。
事实上,目前儿童智能手表、运动手环等智能穿戴产品的出现,表明随着消费者对智能穿戴认知的提升和市场需求的分化,产品已经在不断向着细分市场演化,而定制化产品则是更多地深耕用户需求,做差异化产品,真正挖掘到用户的刚需。
“相对于大厂商的品牌效应,行业定制应该是中小厂商的重要出路。”